找到相关内容3752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北京大学座谈会”问答纪录

      十、安祥禅就是各位现在的觉受  邢博士:可能我在知见这个层面上已经得到您的印可。  导师答:印可,绝对印可。正见与正受如同鸟之双翅,你有了正见,必定产生正受,尔后的日子会过得不一样。答案很简单,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973464.html
  • 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

    分别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五境。只有通过第六识,即意识,方能收集五识所集的法相,而能观万法的整体,至此,可以知见一切现象。而第七识,即末那识(manas-vijnana,即心识或思想),独立于万法,而能...

    梅谦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973473.html
  •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

    处处体现出他殷勤接化的婆心一片。他所创立的“三种渗漏”,就是将修行者容易陷入的三种错误知见给予归纳,提示学人及师众注意。如《人天眼目》卷三中记载:   师谓曹山曰:“吾在云岩先师处,亲印宝镜三昧,事最...

    如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5.html
  • 略论《瑜伽师地论·真实义品》

    见缘起;见缘起者即见佛。”既然凡夫众生不能见到上面所说的真实,那么为什么还说呢?因为佛为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所以弥勒菩萨复说“依言法性”即四种真实。如《真实义品》云:  “此真实义,品类差别,复有四...

    香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573526.html
  • 唯识学中的知识论

    总是错误的。至于哲学当是理性的产物,自然与现量没有多大关系,因此哲学的应该与科学的一样,都是比量,而非现量。  对知识的分类,法舫法师还提出了另一种分法:  二、依世出世间说则有八种见:“见”或曰“知见...的知识则是可以实证的。  复次,前说“知识”也即“量”或“见”或“知见”。依知识的种类中的三量来说:第八识虽是现量(知识)而不可了知;第七识在未入见道前永是非量。换言之,是在现世间中永远是错误的知识,...

    德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973552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,“初发心即望涅槃行道”,特别以佛的果地智德为初机因地见地,所以,圆教之圆,主要指见地。这既是《法华经》所说诸佛发心的本愿(开示悟入佛之知见),也是法界的实相。  反过来说,大乘也不异声闻乘,智者弟子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

    悟入佛之知见,悟入佛之知见者,解决其痛苦  已矣。从历史的宗教观察,佛教为救度人间之一最热忱最伟  大之宗教,或曰佛教在世界宗教史上之价值与地位为首屈一  指,殆非过言也。佛教在人间有数千年之光荣历史...

    法舫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673736.html
  • 共业招感‧素食致祥

    includes the wisdom and compassion taught by the Buddha: 诸行无常:1. All action is impermanent知见了世间诸行缘起缘灭,一切都...

    韦琪

    |共业招感#8231素食致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0873876.html
  •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

    客尘染,凡夫未闻,以故不能如实知  见,亦无修心﹔圣人闻故,如实知见,而有修心。心性清净  ,离客尘染,亦复如是﹔三者诸佛出世,若不出世,法住法  界,住彼法界,如来觉已,说无明缘行,乃至生缘老死﹔四 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3.html
  • 般若的两种论式----以龙树四句和智者四句为例

    婆罗门的梵我而方便权设(注19),甚至不  满意此系者,更直指其有堕神我之嫌;这种说法似乎都不能从义理格  局的必然要求上来看,由此而生的种种知见上之拘执,其实是不必要  的。如来藏系会不会堕神我,固然...

    谢大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274037.html